【新華網】萬達5千萬“紅包”惠及丹寨數萬貧困戶
發布時間:2017-01-11 作者:徐曼曼
2017年1月10日,貴州丹寨的天空飄著蒙蒙細雨,陣陣寒意襲來,而萬達的扶貧熱情并未被這嚴寒的天氣阻擋。
當日,在貴州省丹寨縣錦雞廣場上,萬達集團5千萬丹寨專項扶貧基金分紅金集中發放儀式在這里舉行,300名貧困戶代表在現場領取了萬達集團的專項扶貧基金分紅款。
其實,公眾對企業扶貧并不陌生。但要做到“真扶貧、扶真貧”,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。在傳統扶貧的邊際效益正在日益遞減的情況下,萬達在丹寨開創性地提出“精準扶貧3.0模式”,設立扶貧專項基金、旅游小鎮和職業技術學院三個扶貧項目,并將扶貧基金增加至14億元。三個扶貧項目注重長期與短期結合、產業與教育結合、提高人均收入與整體脫貧相結合。此次5000萬的扶貧金為第一次發放,未來三年,將會持續釋放能量。
丹寨這座黔東南小縣城在萬達“精準扶貧3.0模式”的助力下,正在向外界昭告其脫貧致富、彎道超車甚至逆襲的巨大可能性。
“小紅本”里的秘密
丹寨縣的石橋村是中國古法造紙之鄉,69歲五保戶村民王明林就住在這個村子里。記者在村里見到他時,他剛剛領到縣里下發的萬達扶貧基金紅賬本,他的第一筆2000元扶貧基金已經登記上了,縣里的工作人員說第二天就會打到他的賬號里。
王明林告訴記者,村里的貧困戶、五保戶都收到了這個“小紅本”,大家都很感激萬達集團。他還給記者看了他的儲蓄卡,他介紹說,每年他還能收到政府550元五保金,每個季度還有345元國家低保金,加上萬達扶貧基金有3930元。據縣里的工作人員介紹,貴州的貧困線是年人均收入3146元,萬達這2000元很關鍵,王明林今年就脫貧了。
王明林的情況在丹寨并不特殊。丹寨屬于國家級重點貧困縣,這里貧困面積大、貧困程度深,至今還有3萬多貧困群眾尚未脫貧。
丹寨縣委書記袁尚勇在扶貧金發放現場表示,作為國家級貧困縣,丹寨脫貧任務艱巨,萬達集團的幫扶將大大加快丹寨脫貧攻堅進程,讓貧困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。
據了解,萬達丹寨專項扶貧基金由萬達集團出資5億元設立,由萬達投資公司進行理財,每年保底5000萬元收益,從2017年年初起,連續三年以無償分紅的形式分發給丹寨縣貧困人員。當天領到分紅的均是丹寨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,總計1萬多戶3.86萬人,其中貧困戶每人分到1224元,孤寡、重殘、五保等每人分到2000元。
向貧困宣戰,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積極參與。萬達牽手丹寨,將攜手共戰貧困,助力丹寨人民早日奔向小康社會。
創新精準扶貧模式
起初,一些村民和外界人士心中懷有疑惑,萬達的精準扶貧和別的企業有什么區別?萬達真的能讓丹寨徹底脫貧嗎?從2014年萬達與丹寨縣簽約許下“包縣脫貧”的承諾,到2017年首批分紅金發放,在兩年多的時間里,萬達都做了些什么?
萬達集團高級總裁助理兼企業文化中心總經理劉明勝向記者“復盤”了萬達近兩年來的“心路歷程”。他表示,扶貧,萬達有著自己的考量,那就是用企業的思維來思考問題,最核心的就是這個扶貧模式能否盈利。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調研論證,萬達發現,在丹寨這樣的地區,產業扶貧的路子根本走不通。最初定下的養豬、養茶等方案,當地并不具備現實條件,而且還面臨著環評等問題。這樣看來,在當地進行產業扶貧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。最關鍵的是,當地的經濟仍舊停留在第一產業。萬達人心里就在思量,是要給丹寨貼一個養豬的標簽還是一個旅游的標簽?答案當然是后者。
于是,萬達將之前的養豬、養茶的項目一一否定,并且快速調整思路,采用基金、旅游、教育短中長期相結合的扶貧新模式,打造萬達“精準扶貧3.0模式”。讓丹寨實現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,助力當地向第三產業跨越。
這樣一種經濟的轉型,需要原有經濟結構的調整,也需要新的經濟力量的成長。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本人親自多次奔赴丹寨。在首富的親自“督戰”下,丹寨旅游小鎮和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。
2016年10月16日,在首次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上,王健林以創造“丹寨精準扶貧模式”,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。
王健林曾表示,“扶貧既不是造勢,也不是投入多大一筆資金,而是要講究效益,只有能產生效益的項目才能持久,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扶貧。”
扶貧,與時間賽跑
補短板,需要有針對性地投資,關鍵還是要適當的項目落地。
王健林在2016廈門國際投資洽談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,旅游是最好的投資。同時,它也符合國家的產業方向。目前,中國人均收入與在旅游方面的支出相比還太少,所以投資空間和增長空間還是巨大的。
旅游小鎮是發揮丹寨縣優勢、促成丹寨產業轉型升級,以實現永久脫貧的中期項目。據萬達相關負責人介紹,旅游小鎮占地400畝,一期投資6億元,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,建筑風格具有苗寨特色,包括苗族風情商業街、東湖自然風景區、濱湖民俗體驗區,打造一站式苗族文化旅游體驗。
小鎮建成后,產權屬丹寨縣,全部租金歸丹寨縣,就業人群均來自丹寨縣。萬達將發揮全國最大旅游企業的自身優勢,在管理人員、經營模式、游客引流等方面,對旅游小鎮進行三年的經營扶植,將其打造成貴州獨具特色的民族旅游名片。旅游小鎮成熟運營后,預計每年將為丹寨帶來100萬人次的游客,以每個游客平均在丹寨逗留兩天、消費1000元計算,將給丹寨新增10億元收入。
據統計,旅游小鎮可直接提供2000-3000人穩定就業。萬達方面還表示,旅游小鎮未來主要招收丹寨籍員工,有效解決縣城就業不足問題。同時還會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、形成品牌。
而職業技術學院是萬達丹寨扶貧項目布局深遠、立足長遠的扶貧創舉。就業一人,脫貧一家。就業是最好的扶貧,也是最長久的扶貧。學院總投資3億元,規劃用地面積300畝,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。
此外,專業的設置與萬達集團相關產業、職位需求相結合,萬達集團承諾每年將擇優錄取學院50%的畢業生進入萬達工作。
錨定“3.0模式”的目標,萬達有了更多發力的空間:建立旅游小鎮,萬達有獨特的獲客渠道,有成熟的運營和推廣渠道;建立職業技術學院,“萬達速度”在這里彰顯無遺,教室、宿舍樓、體育場同時開工,齊頭并進。
記者了解到,目前,丹寨旅游小鎮、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主體結構已封頂,正在完善屋面封頂、室外裝修、景觀鋪裝建設等。旅游小鎮和萬達職業技術學院的建設都將于2017年6月30日完工。
在丹寨旅游小鎮和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的入口處,分別張貼的兩幅倒計時的牌子格外醒目。它們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人們,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扶貧攻堅戰已經在丹寨全面打響。